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我校张维芬教授领衔的智能材料与靶向递药创新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学校继尹文强教授领衔的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师团队获评2017年“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学校第二次获评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我校教师团队的成功入选,是学校长期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水平的成果体现。下一步,学校会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时代、传承新精神、赋予新动能,以建设“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契机,大力弘扬黄大年精神,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践行敬业奉献价值观,保持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到学校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智能材料与靶向递药创新教师团队介绍
潍坊医学院智能材料与靶向递药创新教师团队所在药学专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级一流专业及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化行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专业。团队秉承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智能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中心的主体作用。团队负责人为二级教授张维芬,也是临床药学专业负责人,团队学术骨干26人,其中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导1人,硕导22人,17人是中共党员,是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年富力强、积极向上的优秀集体。
多年来,团队成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先后有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人获评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国家与省级荣誉,20余人次获评校级“最美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等称号。近5年,有7名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有的长达4年送毕业生,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班主任8人次。
团队承担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及临床医学等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有机化学、药剂学等10余门课程,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人年均授课超过280学时,均担任本科生导师,年均指导本科生3人。团队成员潜心教学研究,创新培养模式,主持相关教学研究课题2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其他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和参编教材13部。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全国二等奖等14人次。培养研究生128名,连续6年山东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0余人次,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近三年15人次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45人次获评省、市级优秀毕业生。
团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坚持“需求导向、支撑发展”的科研宗旨,推动产生了一大批水平高、影响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部分研究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在国内率先建成奥美拉唑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使其原料药价格从2006年200万/吨降到目前的40万左右/吨,为老百姓吃上“低价高质放心药”奠定了基础。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重大创新工程、省自然基金等课题70余项,总经费3024.96万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团队成员在各类社会学术团体、学术期刊编委及学术团体、企业中担任相关职务40多人次,先后应邀出席国际和国内会议100余人次。
该团队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为青年教师搭建起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平台,已成功培育了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团队2个。团队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厚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以“百折不挠、玉汝于成”的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不负时代使命,奋进新征程。